- · 《居舍》栏目设置[06/28]
- · 《居舍》收稿方向[06/28]
- · 《居舍》投稿方式[06/28]
- · 《居舍》征稿要求[06/28]
- · 《居舍》刊物宗旨[06/28]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 大文豪苏东坡的仕途相当不顺,特别是在乌台文字狱冤案后,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让他十分郁闷。元丰七年(公元10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
大文豪苏东坡的仕途相当不顺,特别是在乌台文字狱冤案后,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让他十分郁闷。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宋神宗驾崩。
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哲宗即位,时年九岁。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当苏轼看到重新起来的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并不完全赞同这些做法,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重新掌权的旧党的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成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掌权,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六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被安置在惠阳(今广东惠州)。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是,苏东坡却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习。在宋代的一百多年间,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四月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公元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江苏常州)。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文章来源:《居舍》 网址: http://www.jushezz.cn/zonghexinwen/2020/0922/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