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居舍》栏目设置[06/28]
- · 《居舍》收稿方向[06/28]
- · 《居舍》投稿方式[06/28]
- · 《居舍》征稿要求[06/28]
- · 《居舍》刊物宗旨[06/28]
「建筑交通」建筑工程建设中的 BIM 预制装配式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占地面积约300万m2,集产业基地、会展博览中心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建筑主体支撑体系为预制钢框架结构,地下室和架空层两处施工均采取混凝土现浇工艺,除此之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占地面积约300万m2,集产业基地、会展博览中心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建筑主体支撑体系为预制钢框架结构,地下室和架空层两处施工均采取混凝土现浇工艺,除此之外的其它结构均为预制装配式工艺。
2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
2.1建模
建模软件是高效创建模型的关键“生产工具”,现阶段以Revit和Tekla的应用较为广泛。根据住宅楼的结构特点,建筑模型和水电模型的建立可选择RevitArchitecture和RevitMEP,内部各类结构模型则可以通过TeklaStructures建立。需注意的是,虽然RevitStructures也是业内较主流的建模工具,但其难以达到预制混凝土深化设计的要求,相比之下TeklaStructures的功能更为丰富,其包含预制混凝土专项模块,将其应用于预制装配式住宅中具有可行性,且富含参数节点,可提高建模效率和保证模型的精准性。对于住宅楼的各类构件可将其视为具有参数化特征的构件,由此构成标准化的构件库。例如通过Revit创建建筑内各类窗台和栏杆的“族”等,可以实现对信息的深度整合,提高建模工作效率。在创建好各类专业模型后通过Revit执行转换处理,使其成为IFC格式文件,此后将所得结果导入TeklaStructures,最终生成完整的BIM模型。
2.2碰撞检测
建模后,在TeklaStructures3D模型中实时漫游,此过程中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建筑总体和内部各构件或节点,具备精确到钢筋级别的能力。预制构件的内部钢筋分布具有合理性、无碰撞现象,其原因在于节点区域均采取的是现浇工艺;而预制梁和预制柱的钢筋数量多、分布较广,若因情况特殊而发生碰撞时则会对现场吊装造成极大的阻碍,是碰撞检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TeklaStructures内置的功能较为丰富,碰撞校核管理器可有效检查钢筋,其操作便捷,仅需打开待检查的构件点击校核便可完成。经过碰撞检查后管理器对话框将完整呈现具体信息,包含被检测构件的名称、产生的碰撞类型等。点击具体的碰撞位置后,该部分将以高亮显示的方式直观呈现以便修改。
此外,碰撞管理器还可以给用户提供高效的信息查阅通道,以便及时查找碰撞信息,例如碰撞对象的材质、具体发生位置等。经全面的碰撞检测后及时处理不合理之处,在源头上解决问题。
2.3自动生成图纸和汇总工程量
Tekla在工程量统计方面的能力较强,可精准确定混凝土、钢筋等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程量,必要时可生成统计报表作为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参考。清单内容丰富,具体包含截面尺寸、材质、钢筋编号、用量等多方面的信息。在创建模型后可进一步对全楼结构的构件情况展开系统性分析,确定某类构件的工程量,同时生成全楼的总体构件清单。预制构件的数量丰富,住宅楼的出图量约为400张,工作量相对较大,采取传统手工出图的方式显然缺乏可行性。而Tekla正好解决了此类问题,其具有高水平的智能出图功能,可根据需求快速生成深化设计图纸,全程不需要专业人员的操作,且相比于通过CAD创建的二维图纸而言,该软件显著增强了信息间的联动性,可实现图纸和模型的动态链接,若模型数据发生变化与之相对应的图纸也将及时更新。图纸的信息量丰富,可准确表达钢筋构造情况、用量等方面的信息。深化图纸出图所需时间通常控制在8h内,且通过软件运行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精度,规避以往人工出图错误率高、效率低的问题。
2.44D施工管理
利用TeklaStructures来开展住宅楼的工程进度管理工作,将其与MSProject连接能够为施工计划的导入与导出提供平台。待导入施工计划后,还能够直接在BIM数字模型中查看与调整施工计划,对相关构件的生产、运输以及吊装的时间属性进行优化。此外,通过设置Tekla中展示工程状态的对话框并导入施工计划,能够确定不同施工项目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和计算时间步长,按前进与后退键能够使得预制建筑建造过程三维化与可视化,实现正反向模拟,也能直接选择某一时间点,确定工程建设进度和情况。
3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施工流程
3.1主体施工内容
(1)方案设计:施工单位深入分析设计图,明确其中的各项细节,寻找存在缺陷的设计内容,将实际情况与甲方沟通,双方经商讨后提出整改意见,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2)前期准备:根据施工需求准备适量预制构件,以施工进度为准合理调配。(3)参照设计图纸,确定预制构件的具体装配位置,以此为依据组织施工作业,最大限度减小误差,保证吊装质量。(4)合理调度施工人员,彼此间形成紧密配合的关系,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文章来源:《居舍》 网址: http://www.jushezz.cn/zonghexinwen/2021/0217/672.html
上一篇:我希望永远“火”不起来
下一篇:新春走基层|为万家烟火,“安全机长”除夕夜